彰武县人民政府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进展情况的报告

日期: 2025-03-12 浏览量:137 来源:彰武县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王宏博 文字大小: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彰武县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建设,积极以高水平法治服务和保障彰武“加速赶超、富民升位”三年攻坚行动。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政府职责体系进一步优化。一是全面深化放权赋能改革。聚焦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规范向经济开发区精准赋权16项,向乡镇精准赋权94项,组织相关培训9次,全面提升赋权承接能力,确保“接得住,用得好”。定期对赋权事项开展实施情况评估,依法动态调整赋权事项。二是做好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对县政府8个部门权责清单进行了调整。截至目前,县直29个部门单位公布行政权力事项1367项。权责事项目录已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推动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规范运行。三是结合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积极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出台《彰武县机构改革方案》,各项改革任务顺利通过省委编办改革验收评估,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县级保留6支执法队,自然资源、林草执法队并入农业执法队,劳动、水行政执法队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回归机关。

(二)重点领域法治供给进一步加强。一是制度保障固根本,重点围绕不平等对待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对我县现行有效政策文件进行清理,从源头上护航法治政府建设。二是法治服务惠民生,10个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落实。选定法治工作基层联系点12个、选聘法治环境监督员12人,有效拓宽法治建设群众工作渠道和形式。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91件,办理公证业务163件,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法律咨询3900余人次,“互联网+无人律所”全天候为群众服务。三是“八五”普法入民心,全年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50余次,悬挂各类宣传标语620余条,走访群众万余家,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13万余份,开展民法典讲座48场,创作民法典宣传短视频3部,开展“三刻驿站”线上普法课堂7期,在“彰武普法”等媒体平台开设专栏,播放“法律明白人”工作事迹宣传片。四是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县公安局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利益违法犯罪行为,建立涉企警情“双报备”制度,对涉企案件采取包容审慎的执法方式;县法院增强司法服务主动性,常态化走访重点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并将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法院“履职清单”;县检察院扎实履行刑事检察职能,打击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县司法局整合全县法律服务资源,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6次,为企业把“脉”、问“诊”、开“方”,为民营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推动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三)依法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将编制两个重要的产业规划纳入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通过县政府网站进行了公布,承办单位有序推进决策事项实施。二是强化行政合法性审核工作,推广适用“一单十五项”“十步工作法”审核模式,县乡两级行政机关参加政府系统2024年度行政合法性审查培训会,提高了基层合法性审查工作水平。三是法律顾问助力依法决策,县政府法律顾问参与研究县政府行政决策事项30余次,对县政府合同、协议及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70余件次,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

(四)行政执法质效进一步提高。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一是落实行政执法统筹机制,县统筹办通过统筹合并等方式,减少执法检查139户次,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频次明显下降。二是全面推行“四张清单”制度,各行政执法部门办理27162件适用包容审慎监管行政处罚案件,减罚、免罚金额约600万元。三是开展“沉浸式”行政执法监督,深入13家县直行政执法部门通过查阅资料、座谈、案卷评查等方式,指出落实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34个;对9家部门进行“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送达《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7份,均已完成整改。四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全县880余名执法人员通过“阜新市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云平台”完成每人60学时的线上培训。举办了全县“行政执法档案管理专题培训班”,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养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五是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查找问题19个,制定整改措施21条,执法突出问题得到整治。

(五)突发事件应对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持续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机制,编制《阜新市彰武县防汛应急工作手册》,明确防汛应急指挥体系,成立20个职能工作组,建立40个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依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增强风险管控能力。二是纵深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围绕治本攻坚8大行动,划分28项具体任务,压实各乡镇、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有力推动安全生产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三是持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规和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依托5·12防震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在县内4个广场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15000余份,在彰武县街区张贴宣传条幅30余条。

(六)多元预防调处综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打好信访法治化攻坚战,县联席会议研究推动化解信访积案45件,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5.83%、一次性化解率87.93%均有所提升。截至目前,全年进京访量25件次、26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3.18%、40.91%,是全市唯一一个将访量控制在红线指标以下的县区,上级交办台账案件“万件化访”66案和“重点攻坚”30案均全部化解。二是打好诉源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发挥“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作用,年初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69件,成功率达99.95%。召开“四所一庭”联席会议3次,强化沟通联系、资源共享,推广“张彪模式”“老哥调解六步法”,提升解纷实战能力。以诉调对接为切入点,县司法局成功化解法院委托人民调解案件124件、化解公安委托人民调解案件94件。

(七)制约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政府各行政执从法部门均明确了本单位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及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目前我县专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51人,兼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46人,我县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实现了县乡(镇)全覆盖。二是全面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实现信息化,所有行政复议案件已全部录入“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平台”,“掌上复议”小程序让当事人“零跑腿、不出门”就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置了行政复议服务点,提高行政复议的便捷性,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截至目前办理行政复议案件68件,已办结60件,其中经调解、和解结案29件,化解率42.65%,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三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现了从全覆盖向“出庭又出声”“出庭又见效”的转变,今年县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11件,县政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2件行政诉讼案件当事人当庭撤诉,实现民告官也能见官,有效推动了行政争议的化解。组织县直各部门机关负责人参加行政诉讼案件旁听庭审,增强了机关负责人的法治意识。四是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服务质量效率。聚焦重点工作任务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479条;接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9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在县政务网“决策意见征集”栏目公开征求意见稿4件,提高群众对行政决策的参与度。五是主动接受监督,持续优化工作水平。全县有关部门及乡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委员的提案和来信67件,办复率达到了100%。积极推动8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八)数字化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一是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建立县级领导牵头,数据局综合统筹,相关责任部门全面参与的联动工作推动机制,通过定期调度,分析研判,统筹协调,促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落实。年初以来,完成“一件事”16个场景网上测试,累计办件609件。二是全面完成“综合窗口”改革工作,围绕“减员增效”工作目标,按照最小“颗粒度”原则,依托阜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全面完成“综窗”改革,窗口压减23.98%,人员压缩12.35%,制定审查要点169个,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受办分离”,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

(九)法治思维进一步增强。一是落实常态化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机制,将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全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全覆盖参加第二次全县“习近平法治思想应知应会测试”,成绩合格率100%。二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成为常态,召开了2023年度述法工作会议,6个乡镇和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101名党政机关负责人进行了书面述法。

(十)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我县作为全省三个候选地区之一,被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推荐参加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示范创建工作汇报,部署推进我县争创有关工作。县人大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在全县范围内设置宣传牌匾、标语100余处,发放宣传单5万张,通过“彰武普法”公众号发布宣传示范创建应知应会知识136期272条,有效扩大了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的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协同性不足,各单位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过程中沟通协作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推进效率和效果。二是行政执法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重实体轻程序的情况仍有发生,行政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短板,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处理和应用还不到位,“互联网+”监管执法还需进一步推进。

三、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强化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切实提高“关键少数”法治理念,健全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深入推动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二是全力争创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查短板、补弱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整体均衡提升。三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坚持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行政执法监督同步推进,提升全县行政执法的水平和效率。四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五是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动各行政执法部门运用“互联网+”监管执法,加快促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
Baidu
map